且有了皇帝亲临,是对战役的重视。对于军队士兵来说,天子送行,也是种荣耀。可犹豫半天,皇帝陛下还是选择安稳的呆在御书房。
说到底,不是因为他不想,而是因为他不敢了。
不管是哪一方面,对上君涎,他都败得一塌糊涂。而且,像那些言情当中描述的,送心上人离开,总是be的开始,那些说了‘等我回来’的渣男们,有哪个是回得来的。
叹息一声,心头烦闷不已,却也无能为力。
荣亲王军驾离开的那一天,皇帝陛下拽着他的内侍,在龙吟殿中灌了一晚的酒,总归是发泄够了心中那一点点不甘,大吃大喝又一顿闷头大睡后,总算是将一切归于了宁静。
短暂的感叹后,长日漫漫还是要一样的过。彻底摆脱了那些杂乱的心思,又没有君涎的打扰,林沐之也终于可以安心地去履行他的职责了。
面积广阔,人口众多的大启朝,再怎么发展也还是个农业为主的国家。先帝宏宗帝能将大启治理至此,让国家变得繁荣,在自身能力出众的同时,还要感谢老天爷的风调雨顺。
身为一个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现代人,林沐之对于农业方面多多少少也是了解一些的,可了解归了解,只是多少的懂并不代表他真的曾经实践过。忙碌的都市生活,再怎么空闲也不会花大笔钱在市中心买上一片空地种田。
先不说金钱方面,时间功夫也难得的很。
在这种百姓靠天吃饭的年代,林沐之是第一次真正意识到‘生活的艰辛’。
天灾人祸,前者怎么都防不住。从去年深秋到现在,雨水下的实在是太少了。朝堂上总是报喜不报愁,如果不是收到本奏折,林沐之到现在还不知道干旱已经到了种什么程度。
这奏折源头是一地方县的县令,那里土质肥沃,人口也不少,就是离着市镇远了些,中间隔了两座山。
县令一人管了下面的四五个村子,原本小小山村作物产量喜人,除了补给自需,还能留一部分转卖出去,换的银两。小县城的百姓生活的不算富得流油,可也是用得起盐吃得起肉。
可是今年,冬天不冷,田里的苗儿早早的长了出来,麦苗冬天长得太快,到了春天夏季,长势就会下降。
再加上久久不见雨水,河流都几近断流。这些早出的苗儿,下场可不怎样。
而且,看这册子,明明报的是初春时的景象,却在天热起来了的月份里,才传到林沐之手里。禀报实情的一本奏折,到底是费了多大劲,花了多久时间才传过来。
真是难以想象。
到现在,君涎离京已一月有余,南边剿蛮匪没什么动静,这边又出了压情不报的岔子,真是要多烦有多烦。
更何况,奏折上记得是两个多月前的景象,这两个月,京城都不见雨水,谁知道现在那个山中县城的灾害成了什么样子。
只有早知道问题才能早早的想出解决方案,去下落实施。尽管林沐之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派遣了官员离京进山查探情况,可结果依旧是让人失望。
而且,真是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。不管是在范围上还是程度上,大启的旱情远远超出了想象。
春日的那股寒流,一个‘倒春寒’,不仅病倒了林沐之,还让一大批太早破壳出来的粮苗遭了秧。
对于农业这一方面,别说林沐之,就算是朝中大臣也都没有什么经验。朝堂上待得,都是些有头有脸的读书人,又怎么能懂得背朝青天、脚踩黄土的耕种作业呢。
召集群臣,打算探讨如何抗旱防灾的皇帝陛下,却被一帮子老臣催促着祭祀天坛,诚恳求雨。
笑话,这雨是他说能下就能下的么,谁说真龙天子就一定要是龙了,又有谁说是龙就一定会下雨了?
霸王龙听说过么,那三角龙呢?
虽然心里这样想,可这遇到天灾,祭祀神坛也算得上是个传统和习惯了。
而且,这个世界真的有太多的未知,譬如他莫名其妙穿越到一本书中,林沐之自己都解释不清。鬼神什么的,谁又说得准呢。
碍不过臣子的一致要求,加上林沐之也没打算给他们立起什么科学观念,便请巫祝挑了个日子,去天坛祭祀祖先苍天,反省自己的不足。
那些个封建传统的王朝,若是降下了什么天灾,便会被认为是皇帝的错误引起的。
林沐之自认为穿越以来没干过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,各个方面都在积极认真的学习,如果非要给他挑刺,那他做的不够好的,就只有君涎那一方面了。
说到君涎,就不得不提绑在林沐之身上的那套系统了。
本来林沐之想要问问关于这场旱情的具体情况以及结束时间的,可自打君涎离京后,身上绑定的系统就好像是陷入了一种奇怪的休眠,不仅没有再发布什么乱七八糟的任务,连翻翻原作查个资料参考都办不到了。
原本就鸡肋的系统,功能变得更少了。不过仔细回忆自己所的内容,原作中好像没有提到过这场旱情。也不知道这旱灾的引发是不是林沐之自己改动剧情的缘故。
好事成双难得,坏消息一串接着一串的到访,倒是十分常见。
暖冬带来的不止是干旱,还有之后的病虫灾。没有寒冷的冬天,人的身体免疫是下降了,可也让其他生灵过得十分舒坦。
这时候,破茧而出的不是蝴蝶,而是害虫。
随着‘天灾’的加重,朝廷对这
喜欢重生之王爷邪魅一笑请大家收藏:(m.2blshu.com),镇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