旗四饭桌上顾着旗老爷的面没多说,私下里则吩咐小圆弄碗素面给旗易水送过去。下晚的时候,三星老高了,旗四才得了空到旗易水屋里,一进门劈头盖脸就是一句:
“旗易山没出事吧?”
旗易水愣愣道:“没啊,他好好的,只是今年冬天他要去黑龙江那边巡视,怕我身子弱受不了那里的寒冷,所以才把我送大院的。”
旗四一听才放下心来。兄弟俩又拉了些闲嗑。旗四询问旗易水戒烟的情况,旗易水祝贺旗四后继有人等等。只是旗易水舟车劳顿,没一会儿便开始打盹,旗四也就识趣地离开了。
第三十二章
八月初是北满的夏末,小麦已经黄了,金灿灿的一片。这个时候的天空,总是飘着一两朵或大或小的乌云,西北风一刮,便是一场瓢泼大雨,间或夹着几个惊雷或闪电,瞧着实在吓人。雨水一多,路上就容易泥泞,穷人家本身就没啥好鞋穿,为了不沾一脚泥,往往是赤着脚走路的。
韩彦爹提着一尾巴掌大的鲫鱼在路上走着,被生活的艰辛压出来一额头的皱纹,双鬓也白了许多,比实际年龄要老上不少岁数。韩彦爹大名韩起然,籍贯山东,年少的时候也是小康人家,父母都是薄有田产的小地主,可惜那时正值新旧朝之交,国家战火蜂起、列强割据,后来当地又水灾旱灾不断,不少农民家破人亡、流离失所,纷纷北上逃荒。彼时韩彦爹已经娶了韩彦娘生了小韩彦,瞧着在家乡实在呆不下去了,只好破釜沉舟把家里的地产卖了,托了关系买了从青岛去大连的船票,再从大连一路辗转到了松江省,再磕磕绊绊在元茂屯安顿下来,如今一眨眼就十二年过去,当真是岁月不饶人,最大的孩子韩彦已经十六岁了,最小的孩子也有六岁了。
说到自家的孩子,韩起然实在是欣慰,不是他吹,整个元茂屯找不出比他家的孩子还出色的了,大儿子韩彦就不用说了,随他娘长得俊,嘴也甜还孝顺,如今已经能去给抗大活养家了,二儿子韩烨今年十二岁,一年比一年开窍,如今在村里小学读书,任课的老师都夸他;三闺女韩璐也是夫妇俩的贴心小棉袄,才八岁多,已经能做些零零碎碎的家务活了;最小的儿子韩斌尽管才六岁,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年头的时候家里养了一只壳郎,韩斌都不用父母吩咐,就主动承担了给壳郎割草的任务。总而言之,是个个都是让人省心的。认得韩起然的人最常叨念的一句话就是:“老韩家养了几个好孩子!”
正因如此,尽管常年都是勒紧裤带过生活,但韩家一家子亲亲密密,到也过得顺心顺意。只是韩彦娘自从生了小儿子后落下了病根,身子坏了不少,这几年小病不断的,让人有些忧心。但如今这个世道,天灾人祸不断,战乱频繁,能一家子活着待在一起就不错了,还能强求啥呢?
总之韩起然是很满足了。今天大儿子从突然旗家回来,韩起然还以为发生了啥大事。后来听儿子一说,原来是旗四爷的酿酒厂在县里开工了,人手不够,要从大院的劳工挑了人去帮忙,韩彦被抽中了,过两天就要过去,也许得忙到过年才能回来。韩起然也不是两眼一抹黑的庄稼汉,自然是晓得去县里做工要比待在旗家大院抗活儿要好的,能多长一些见识,因此对这事儿也支持。想着儿子越来越有出息,韩起然心里高兴,他晓得韩彦是个爱吃鱼的,趁着儿子跟他娘唠嗑的功夫,他连忙到村北面的沿河的老刘家买了一尾鲫鱼带回去。一路上都在想着是要红烧好还是糖醋好,直到到家了都打不下主意,只好把鱼送到韩彦娘手上,让她看着办。
韩彦难得回一次家,韩起然也想跟他唠嗑唠嗑,便把韩彦从厨房叫了出来,父子俩一起到院子里凉棚走走。去年带着韩彦去旗家大院的情景还历历在目,那时韩彦被饿狠了,整个人又瘦又小,如今不过在旗家大院待了一年多,整个人就抽高了不少,身板也强壮了许多,韩起然一开始瞧着心里也高兴,但后来听韩彦说起旗家大院的事儿却都是淡淡的,脸上也看不出开心的神色,心里难免也有些担心,连忙问韩彦是不是受了委屈。
韩彦自然是不希望家人担心的,因此也就只是解释说最近秋收的时节到了,地里活儿有些多有些吃不消。
韩起然对韩彦这个说法有些怀疑,因为他知道自个孩子都是吃得了苦的,更重更累的活儿都熬得住,怎么会因为秋收就闷闷不乐呢?但儿子不愿说,他也不好逼着,只好嘱咐他如果在旗家大院实在待不下去就回家,家里还是养得起他的,千万不能委屈自个。
韩彦听得心暖暖的,连忙说会的,让他爹不用担心。
吃过晚饭,又照例跟几个弟妹唠唠嗑,扯些家常话,又特意嘱咐二弟好好读书,将来才能有出息云云。等到三星高了,韩彦才拿着娘亲做好的一套衣服出了门。
夜晚的元茂屯静悄悄的,天上也没有月亮,四周黑得有些可怕。幸好村里人养了不少狗,走没几步便能听到几句狗咬声,平白添了不少人气,韩彦的心里才没那么惶恐,甚至还有心思慢慢地走,时不时地还抬头看看了横亘在夜空中的那条璀璨的银河。
点点的星辰绚烂而神秘,看上去那么近又那么远。就像偶尔想起的某个人,看着触手可及,实际却隔着千山万水的距离。
北伐之后,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
喜欢在一九四六年仰望星空请大家收藏:(m.2blshu.com),镇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