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盛唐安史之乱爆发后,叛乱虽平,但盛世气韵不复,终究帝国四分五裂。直至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,承后周国祚,励精图治,这天下才趋于稳定。可北方大辽却被突然冒出来的匈奴亡国。之后西夏亦不能略其锋芒,被匈奴呼兰大汗亲征所灭。自此南北对峙,大宋抵抗百余年,终究到了哲宗之时,兵临城下,哲宗誓死不降,与城同亡。而宋宗室皆遭屠戮,皇室血脉不存。汴梁城中屠城月余,匈奴才放马南下。汉人江山不在,九州惨遭蹂躏。各地义士揭竿而起,抗匈从不断绝。
然而匈奴势大,起义军战力不足,又相互断绝,只能维护个别地区安稳。近百年里,满目焦土,汉人人数愈少,苦不堪言。二十六年前,博山李炎,骁勇善战,礼贤下士,有感于百姓困苦,于望海郡杭州府誓师起兵,得到望海士族鼎力支持。李炎兴军抗匈,突破阻挠和游戈在幽云十六州外围的突厥部落结盟,允诺合力抗击匈奴,助力突厥复国,从而获得大批战马建立骑兵。李炎帐下更有张广,季芸,姜周正等善战将领,一时间声势浩大,连下江苏、三江、奉天三郡。后更得雍州刘光义率军投靠,倚为肱骨。刘光义率军北征,一举拿下幽云十六州。十年征战,在收复洛阳之后,李炎登基为帝,国号大昭,年号乾元,即为昭太祖。太祖感念百姓渴望平安,遂改洛阳为平京,定都于此。
乾元元年,皇帝立长子李退之为太子,悉心教导。以张昌松为丞相,开科举,划郡县。于奉天郡养马,训练骑兵。南收滇南、岭南二郡,西取秦郡,北纳女真人,归于北海郡,更将幽云十六州牢牢守住,抵挡匈奴南下的铁骑。可乾元十六年三月,匈奴在左贤王阿巴青甲统御下突然南下,连克三州。翼国公刘光义在滇南郡攻打蜀州,荆国公张广领兵秦郡平叛。情势险峻,李退之请命之后,前往幽州主持大局。幽云守军七万,在李退之排兵布阵之下,稳住阵脚。可六月中旬军中瘟疫横行,邸报还未送进平京,幽州城破,才满二十四岁的李退之被阿巴青甲斩杀,悬挂头颅于城楼。七月,伴随着噩耗,匈奴大军围住了平京。太祖闻言痛哭不止,在早朝上昏倒。
国难之时,靖王李却之身穿长兄战甲,率御林军出城死战,退敌百里。更汇合千里勤王的刘光义,重克幽云。
乾元十六年九月二十八日,已然闭城两个月的平京打开城门。战火悄然熄灭,却仍旧可在这座复兴不久的城中看到点点痕迹。七月平京被围,靖王殿下十六岁便带军出征,重新从匈奴手中夺回幽州城。消息传回平京,城中百姓恸哭,夹杂着喜悦和哀伤,经久不散。
安远门静候归来的将士多时,终于等来了归人。初秋的天气,阳光刺过重重云雾,投射在城墙上,显现出不屈的锐意。当头的是个身量还未长成的少年,一袭白衣,白色的布带将乌发束起。他牵着一驾马车,上面驼着棺木,身后的刘光义双手捧着一身透着黑红的铁甲,缓步随行。眼尖的百姓都认出来,那个少年便是曾身穿兄长盔甲,解平京之围的靖王李却之。
等在午门的皇帝不顾病体衰弱,从御辇上下来,远远便瞧见自己的幼子一身白衣,比之前更加瘦弱。“却之!”此时他已经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,而是个痛失长子、心忧幼子的父亲。靖王浑身一震,眼泪却扑扑而下,苍白着脸朝前跑去,跪倒在父亲脚下。“父皇,儿把哥哥带回来了。几个月出生入死的搏杀,靖王终究是个少年,此时在父亲跟前,终于失声痛哭出来。皇帝紧紧抱着幼子,“回来就好!”
大昭立国方才十六年,乾元元年皇后生幼子后一年便撒手人寰。靖王从小便是由皇帝亲自带大,十四岁后才在京中开府建牙。皇室血脉单薄,李退之文武全才,却战死于幽州城。太子妃虽有身孕,但大臣们心里都清楚,不论诞下的是男是女,皇位不出意外,该是传于靖王了。
一个月后,太祖皇帝驾崩,遗诏靖王继承大宝,即昭文帝。靖边元年,文帝热孝中与翼国公内侄女刘敏大婚。追谥已故太子为德仁太子,其妃诞下一男婴后不久去世,和太子随葬泰陵。德仁太子遗腹子封为慎郡王,起名李成乾。文帝怜其孤苦,感念太祖养育恩德,亲自抚养。加封翼国公世袭罔替,封镇国大将军,幽云军大将军,统率大昭最精锐的幽云军驻守幽云十六州,防范匈奴。
靖边五年,皇长子李成焰三岁夭折,皇后悲痛早产,文帝起名成彦,以纪念长子,封为晋王。李成彦因早产先天不足,寒症时发,文帝下诏广招良医。皇后父亲远赴塞外为外孙寻找治病良药。
靖边十年十月末,文帝早朝后吐血不止,养心殿召集重臣,诏令翼国公、荆国公、丞相张昌松、吏部尚书周经、昌平侯严宽为辅国五大臣,辅佐晋王登基。三日后,文帝驾崩。文帝在位十年,政治清明,轻徭薄赋,与民休息,尚简朴,施德政,虽实行禁海之策,却实为情势所逼。帝崩,平京百姓自发为文帝护椁送葬孝陵。
晋王五岁登基,次年改元光和,即昭景帝。景帝初年深受寒疾所困,又因荆党意图谋反而虚以委蛇。自亲政之后刀兵不休,武事昌盛。然驾崩后庙号非武,野史所载:“盖因其终身所爱,唯景阳皇后一人。”
后世人论昭,盛世良臣皆起于光和年间,辅佐三代帝王,皆德行之辈。往后更有中兴之
喜欢光和风云请大家收藏:(m.2blshu.com),镇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