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,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,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
永远不会重现,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,往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。
译后记
加西亚,马尔克斯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,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文坛上众
目所瞩的风云人物,他的作品受到全世界普遍的欢迎。尤其是《百年孤独》已译成
三十多种文字出版,印数达一千万册。欧美一些电影公司都想把这部作品搬上银幕
,纷纷向作者要求拍片权。各国文学评论界也不断发表文章评介他的作品,给予高
度的赞扬。英国《泰晤士报》说加西亚·马尔克斯是“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伟大的小
说家”;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——智利作家聂鲁达称赞《百年孤独》是“继
塞万提斯的《堂。 吉何德》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”,美国文学评论家约翰。
巴思说《百年孤独》是“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,而且是任何一个
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”,阅读这部作品时,“如同阅读《堂·吉何德》、《
伟大前程》和《哈克贝利·费恩历险记》一样,引人入胜”。
这位作家在创作上取得了如此突出的成就,是跟作家广泛的生活阅历和坚毅的
奋斗精神有密切关系的。加西亚·马尔克斯现在只有55岁。他于1928年出生在哥伦
比亚,父亲是个电报报务员。童年时代他住在外祖父家里,喜欢听外祖父谈论内战
时期的往事,还喜欢听外祖母讲妖魔鬼怪的故事;由于受到两位老人的影响,他从
小就酷爱文学,七岁就开始阅读《一千零一夜》和其它作品。尤其是他长大成人以
后,长期从事新闻记者的工作,游历了欧美诸国,见闻也广博了。这不仅为他的文
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而且让他积累了不少素材。从他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
发表的演说《拉丁美洲的孤独》中,更可看到他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相当丰富,
特别是对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了解。
加西亚·马尔克斯以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状为背景,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、分
析和思考,从1950乍开始创作,迄今已经写出了不少作品,其中有一些中短篇小说
,如《枯枝败叶》、《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》、《格兰德大娘的葬礼》、《恶时
辰》、《纯贞的埃伦蒂拉与残忍的祖母》等,而最著名的、最有代表x的却是长篇
小说《百年孤独》和《家长的没落》。西方评论界认为这是加西亚·马尔克斯在拉
丁美洲文学中投出的两枚“炸弹”。
加西亚·马尔克斯主要是以《百年孤独》这部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,瑞典
文学院在给加西亚。 马尔克斯的评语中说,作者在《百年孤独》中“创造了一个独
特的天地,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。从五十年代末,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
个奇特的地方。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,作者的想象力在
驰骋翱翔:荒涎不经的传说、具体的村镇生活、比拟与影s、细腻的景物描写,都
象新闻报导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。”的确,在这部小说中,作者根据拉丁美洲血淋
淋的历史事实,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,描绘出了神话一般奇妙的世界;从小镇马孔
多的建立、发展直到毁灭的百年历程中,活灵活现地反映了拉丁美洲百年的兴衰,
马孔多镇很象是整个拉丁美洲的缩影。这部小说,场景琳琅,怪事迭起,新颖别致
,耐人寻味。在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:拓荒者如何翻山越岭去寻找伟大的发明;吉
卜赛人如何把‘文明”世界的玩意带到沼泽地带这个偏僻的小镇;外国垄断资本家
如何侵入这个盛产香蕉的小镇;本国独裁政权如何勾结帝国主义者屠杀大批工人;
人民群众如何进行流血斗争:最后,洪水、飓风和蚁群如何把这个小镇化为乌有。
这部作品采取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,把现实和幻想、直叙和讽喻、写实和夸张
结合起来,加上《圣经》和印第安人的一些神话和传说故事,无异绘出了“一幅巨
型壁画”,但却再现了活生生的现实。这部小说写了布恩蒂亚家族六代人的经历,
人物众多,但是不少人物的x格都写得鲜明、凸出、真;虽有几个人物同名同姓
,但是随着这个家族一代一代地更替和故事的发展,并不会使人产生任何混淆之处
,确非易事。而且,作者在小说的布局、情节的安排、写法的独创、语言的运用上
都独具动力,所以使人一经阅读此书,就不忍释手。就主题思想而言,这是一部反
帝、反封建、反独裁、反保守的作品。正如作者在《拉丁美洲的孤独》那篇演说中
剖析了拉丁美洲孤独的原因之后所说的:“面对压迫、掠夺和歧视,我们的回答是
生活下去。任何洪水、猛兽、瘟疫、饥馑、动乱,甚至数百年的战争,都不能削弱
生命战胜死亡的优势。”小说中的最后一句:“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,注定不会在
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”,恰好说明了作者
喜欢百年孤独请大家收藏:(m.2blshu.com),镇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。